磨针溪,在象耳山下。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,未成,弃去。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。问之,曰:“欲作针。”太白感其意,还卒业。
运交华盖欲何求,未敢翻身已碰头。 破帽遮颜过闹市,漏船载酒泛中流。 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 躲进小楼成一统,管他冬夏与春秋。
灵台无计逃神矢,风雨如磐暗故园。 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荐轩辕。
昔有二翁,同邑而居。甲翁之妻子去乡,唯叟一人而已。一日,叟携酒至乙翁第,二人对酌,不亦乐乎!乙翁曰:“向吾远游冀﹑雍,然(但)未尝登泰山,君有意同行乎?”甲翁曰:“是山余亦未登,然老矣,恐力不胜。”乙翁曰:“差矣,汝之言!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,今吾辈方逾六旬,何老之有!”甲翁曰:“甚善!”翌日,二翁偕往,越钱塘,绝长江,而至泰阴。夜宿,凌晨上山。乙翁欲扶之,甲翁曰:“吾力尚可,无需相扶。”自日出至薄暮,已至半山矣。
尘劳迥脱事非常,紧把绳头做一场。 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
太华生长松,亭亭凌霜雪。 天与百尺高,岂为微飙折? 桃李卖阳艳,路人行且迷。 春光扫地尽,碧叶成黄泥。 愿君学长松,慎勿作桃李。 受屈不改心,然后知君子。
见君乘骢马,知上太行道。 此地果摧轮,全身以为宝。 我如丰年玉,弃置秋田草。 但勖冰壶心,无为叹衰老。
谷口郑子真,躬耕在岩石。 高名动京师,天下皆籍籍。 斯人竟不起,云卧从所适。 苟无济代心,独善亦何益。 惟君家世者,偃息逢休明。 谈天信浩荡,说剑纷纵横。 谢公不徒然,起来为苍生。 秘书何寂寂,无乃羁豪英。 且复归碧山,安能恋金阙。 旧宅樵渔地,蓬蒿已应没。 却顾女几峰,胡颜见云月。
徒为风尘苦,一官已白须。 气同万里合,访我来琼都。 披云睹青天,扪虱话良图。 留侯将绮里,出处未云殊。 终与安社稷,功成去五湖。
欧阳公四岁而孤,家贫无资。太夫人以荻画地,教以书字。多诵古人篇章,使学为诗。及其稍长,而家无书读,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,或因而抄录。抄录未毕,而已能诵其书。以至昼夜忘寝食,惟读书是务。自幼所作诗赋文字,下笔已如成人。